1785年,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,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,得到迅速推广,大大推动了机器普及和发展。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“蒸汽时代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初始发明者,他是在前人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,使其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。
改良型蒸汽机
随着工业生产中,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,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,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,提高效率,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,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,这样,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—工厂出现了。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,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机器生产的发展,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,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、原料,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。
1807年,美国人富尔顿在前人发明专利的基础上,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。
1814年,英国人史蒂芬孙在前人发明专利的基础上,发明了“蒸汽机车”。
1825年,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。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,铁路时代到来。
1840年前后,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,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。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。
可以看出,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逻辑是:
首先从制度上鼓励技术创新;创新首先出现在一线的生产部门,生产效率大为提升;效率提升导致能源成为瓶颈,促使在能源方面进行改进;效率的提升和能源的改进,又促使改进生产组织形式,而改进的生产组织形式,反过来又促进生产效率;生产的物资大大提高,对于运输能力的需求增强,促使交通物流方式进行改进;而改进的交通物流方式又反过来促使其他要素的提升,就这样不断交替促进,螺旋上升。
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
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,正是由于专利制度,使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人可以借助自己的技术创新获取巨额利润;以此为契机,激发了人们对技术改进升级的巨大热情,并促使各行各业连锁发展;
在技术改进的过程中,公开的专利文献提供了大量详细的现有技术方案,人们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,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的难度;各行各业的连锁反应综合到一起,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。
可以说,专利制度就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,由于它的存在,反应才会进行。没有专利制度,也就没有工业革命,没有工业革命,也就没有今天我们所在生活的这个世界。
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,极大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,英国取代荷兰获得世界贸易霸权,标志着制造业为王的时代正式来临。世界的历史,从此告别了过去慢吞吞的发展节奏,进入了竞相工业化、发展经济为主的历史,历史的车轮一下子大大加速了。
从英国开始,世界霸权的争夺,归根结底是制造业的较量。因此后发国家纷纷开始尝试复制英国的成功路线,希望实现逆袭。
制造业的较量,改变了过去对关键航道、关键原料产地进行争夺的游戏规则,而是对知识、经验、工艺流程等无形资产的垄断。
专利,作为对这些无形资产的法律确权,于是就演变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环节,也是大国较量的重中之重。现代企业的技术转让、企业并购、股权估值等重大操作,必然与专利脱不开关系。而对本国专利的对外转让进行控制,成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极为关注的重点。
从英国殖民地诞生的美国,是第一个与英国进行技术封锁与反封锁,专利制度博弈的国家,在《以史为镜:美国人当年是怎么玩转知识产权攻防战的?》中有详细的论述。1871年才获得统一的德国,因为国际贸易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,也与英国展开了长期博弈。
为了应对在专利积累方面的劣势,德国在189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“实用新型”这一概念,将一些创造性不突出,但是在商业上可以得利的改进方案授予专利保护,从而使得后发的德国公司在与英国公司的专利官司中,获得一定的主动权。
随着美国德国工业实力的崛起,英国的制造业宝座拱手让出。但掌握了最强的制造能力,并不一定代表必然会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。虽然物质财富归根结底都是制造业创造出来的,但是在经济体系中,制造业处于财富分配的最末端,附着在制造业之上的贸易和金融拿走了财富中的大头。
当制造业实力和贸易金融霸权分别掌握在不同国家手中时,财富分配上的不合理,必然导致潜在的竞争者向旧霸主建立的世界秩序发起挑战。这种新兴制造业强国与老牌贸易金融强国之间冲突,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。
二战之后,欧亚大陆上原有的工业强国全部遭到摧毁,远离战场的美国一家独大,成为制造业的头号霸主,并顺理成章地接管了贸易和金融霸权。
美国当上了世界霸主,前霸主英国失败的经验必须好好吸取总结。既然英国是因为挑战者应接不暇,导致国际秩序的崩溃以及自身霸权的失落,那么只要严防死守,拉大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代差和经济差距,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?
按照美国人最初的设想,利用本国在制造、贸易、金融方面的绝对优势,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,采用严密的手段杜绝挑战者的出现,就可以避免再次出现世界大战的噩梦。
但是一实践,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!
刚刚结束抗日战争的中国,成为美国尝试“新世界秩序”的试验品。
1946年,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》签订后,中国的市场完全向美国开放,在自由贸易的大旗之下,美国优势的制造业迅速冲垮了中国所有行业,使得蒋介石政府众叛亲离。原本实力悬殊的国共内战,反而呈现出有利于中共的一边倒局势。同样的迹象出现在欧洲和日本,如果美国严格限制技术转移,阻止这些国家的复兴,那么它们必然纷纷倒向风头正劲的苏联。
而且,如果其他国家经济都无法恢复,购买力遭到极大抑制,美国过剩的产能也缺乏输出的对象,使得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迅速恶化。
解放战争的结局,改变了中国的命运;但是解放战争打得如此充满戏剧性,结束得如此之快,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。
据说,世界上存在“果粉”这样的生物,对于中共击败国民党得了江山这个事情愤愤不平,成天怨天怨地怨空气。
如果真要怨的话,那就应该怨美国,因为美国这个猪队友,才是导致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最大元凶!当然,美国人也一直认为国军是史上最猪的猪队友……
五十年代,美国的国际战略遭遇极大的困难,即使美国国内,也是共产主义思潮风起云涌。于是出现了恐怖的麦卡锡主义,对美国的思想言论进行钳制,防止人心思变。
美国的绝对优势,反而造成了其盟友的快速溃败,进而可能导致整个自由世界的崩溃。
这种讽刺性的意外结果,使得美国不得不进行彻底的战略调整。
美国到底进行怎样的战略安排,又对今天的世界局势造成怎样的影响呢?下回接着说。
请扫描以下二维码,关注本公众号:北山浮生谈古论今(BSFS_View),观看更多精彩内容!
热帖推荐:
以金融视角看世界: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,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?